《春望》這首詩是唐代大詩人杜甫所作,是中學生課本上的必學篇目,這首詩的每一句都有詩人的情感,看似寫景實則喻情,比如詩的第一句“國破山河在、城春草木深”雖說是在寫“城”“草木”可是其中的“國破”就很明顯得表達了詩人對于國運衰微飄蕩不定的擔憂和無奈,而接下來的“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”就很直接的表達了詩人十分同情和痛心戰(zhàn)爭的慘烈和人民生活的疾苦,如果大家還想要了解這首詩的詳細釋義,伊頓教育網小編整理了以下內容,供大家學習!
《春望》是詩人杜甫在安史之亂期間被困在長安時有感而作,全詩情景交融,融情于景,景中有情,詩中的景是破裂后長安城的春景,詩中的情是憂國憂民,盼望和平統一的情。
詩的大意是:
國都陷落,舊時的山河依然存在,長安城的春天草木幽深,人煙稀少。感傷時見到盛開的花卻淚流不止,悵恨時聽到鳥鳴聲卻驚擾我心。戰(zhàn)火已經持續(xù)了三個月,一封家書價值萬金。手搔白頭只覺白發(fā)更加稀疏,簡直承受不住發(fā)簪。
詩意賞析:
“國破山河在,城春草木深。”安史之亂爆發(fā),雖然舊時的山河依然存在,但是國都長安早已經破敗不堪,一個“破”字寫出了戰(zhàn)爭對國都的危害程度。春天本來是萬物復蘇,草長鶯飛,花紅柳綠,枝繁葉茂的季節(jié),然而此時的長安城卻是草木縱深,人煙稀少,荒涼一片,失去了春天該有的活力和色彩。這一切全都歸咎于由安史之亂所引發(fā)的戰(zhàn)爭。
“感時花濺淚,恨別鳥驚心。”詩人因當時的社會時局而感傷,感傷時看見春天里盛開的花卻流下淚水;詩人悵恨離別,心中懷有恨意時聽到春天里悅耳的鳥鳴聲卻驚擾了他的心。花開,鳥鳴本是春天的歡快景色,反而使詩人濺淚,驚心。這兩句詩運用了以樂景襯哀情的手法,襯托出了詩人因時局而憂愁的情懷,以及有家不能回的怨恨。
“烽火連三月,家書抵萬金。”戰(zhàn)爭已經持續(xù)了三個月,詩人被困長安,對家中親人的想念是人之常情,然而在戰(zhàn)亂時期,想要收到一封家書是何等困難,因此詩人發(fā)出了“家書價值萬金”的感慨。
“白頭搔更短,渾欲不勝簪。”詩人因憂愁而白了頭,手搔頭發(fā)時卻覺察到了頭發(fā)已稀疏可數,甚至連束發(fā)的發(fā)簪都快要承受不住了。
杜甫的這首《春望》也可稱作是傳世名篇,是他的代表作之一,全詩的情感明確,寫作手法恰當,充分的表達了詩人的愛國情懷,很值得大家閱讀欣賞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