辛棄疾,南宋豪放派詞人代表,開創(chuàng)了宋詞的新的思想意境和高度。他的詞,熱情洋溢,激憤高昂,充滿了愛國情感。那么,在學(xué)習(xí)辛棄疾的《菩薩蠻—書江西造口壁》時,應(yīng)該如何讀懂辛棄疾的《菩薩蠻》?
《菩薩蠻—書江西造口壁》
郁孤臺下清江水,中間多少行人淚!西北望長安,可憐無數(shù)山。青山遮不住,畢竟東流去。江晚正愁予,山深聞鷓鴣。
首句“郁孤臺下清江水”,便有橫絕之勢。郁孤臺,本身就是一個向征,據(jù)載,唐李勉為虔州(即贛州)剌史時,登臨北望,慨然曰:“余雖不及子牟 ,而心在魏闕一也”,改郁孤為望闕;后屢經(jīng)興廢,仍名“郁孤臺”。因此,以郁孤臺起筆,本身已暗含詞人的憂國思想,而“郁”又有郁勃、沉郁之意,“孤”有巍巍獨立之感,郁孤臺三字打頭,便體現(xiàn)詞人滿腔磅礴之激憤 。
次句“中間多少行人淚”,行人淚疑用隆祐太后被追造口之典,表現(xiàn)詞人痛之危,憤金兵之狂,而不能雪恥之羞,滿腔激憤化為悲涼。
“西北望長安,可憐無數(shù)山”,長安并非西安,而代指宋朝都城“汴京”(陜西)。詞人獨立造口仰望汴京亦如杜老之獨立夔州仰望長安,可惜有無數(shù)青山重重遮攔,望不見也。此處又將悲涼進一步深化。
“青山遮不住,畢竟東流去”,郁孤臺在章江貢法匯流之處,至此乃稱贛江,實際上此處是向北流去,詞人言東流,只是暢懷,并非實指。無數(shù)青山雖可遮住“長安”,但終究遮不住一江之水。周濟云“借水怨山”,此處“青山”應(yīng)暗喻“敵人”,而“東流江水”則喻“”。
“江晚正愁余,山深聞鷓鴣”,山即賀蘭山(郁孤臺所在地),江晚山深,暮色蒼茫,更顯詞人沉郁苦悶之孤懷,又暗合上闋開頭之郁孤臺意象。此處用鷓鴣聲,也是別有深意。據(jù)《禽經(jīng)》張華注:“鷓鴣飛必南向,其志懷南,不徂北也。”仍然表現(xiàn)詞人憂北之意,鷓鴣聲聲,是呼喚詞人莫忘南歸之懷抱,還是勾起其志業(yè)未就之忠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