甯怎么讀?可能不少人了解到這個漢字是因?yàn)閵蕵啡Φ拿餍菑堚x甯,不過有一些不是真愛粉的朋友在讀張鈞甯這個名字的時候,出現(xiàn)失誤!!!那么,甯字到底怎么讀?甯是什么意思?甯的詞語出處有是哪里呢?本期,伊頓教育一對一輔導(dǎo)小編就和同學(xué)們一起來學(xué)習(xí)一下這個漢字!!!
甯怎么讀
讀音:níng,釋義:1.均同“寧”。
甯什么意思
均同“寧”。 甯是一個姓氏,為古老顯姓之一,擁有二千八百多年歷史。但自50年代實(shí)施“簡化字”以來,“甯”一直被誤為“寧”,且延續(xù)至今,積重難返。今特此發(fā)文辯證,以求正本清源,恢復(fù)甯姓之本義
古文記載
《唐韻》《集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乃定切,音佞?!墩f文》所愿也?!缎煸弧峰?,猶寧也。今俗言寧可如此為甯可如此?!∮中??!∮忠孛!洞呵?middot;僖七年》公會齊侯,宋公,世子款,鄭世子華,盟于甯母?!蹲ⅰ犯咂椒脚c縣東有泥母亭?!蹲髠?middot;文五年》晉陽處父聘于衞,反過甯,甯嬴從之?!蹲ⅰ峰?,晉邑,汲郡修武縣也。《水經(jīng)注》武王伐紂,勒兵于甯,更名甯曰修武?!∮帧都崱贰俄崟纺叶∏小墩崱放?jīng)切,與寧同?!肚皾h·郊祀歌》周流常羊思所幷,穰穰復(fù)正直往甯?!蹲ⅰ费垣@福旣多,歸於正道,克當(dāng)往日所愿。又《王莽傳》永以康甯。
姓氏及淵源
歷史
姓氏“甯”字辨析
甯氏,為古老顯姓之一,擁有二千八百多年歷史。但自50年代實(shí)施“簡化字”以來,“甯”一直被誤為“寧”,且延續(xù)至今,由于簡化字造成的姓氏誤寫,不僅就此甯氏一姓,還有“蕭”姓錯為“肖”,“鍾”姓錯為“鐘”等等。
作為人的姓氏,寧、甯二氏,均系承姬姓后裔,甯是寧的異體字,在書寫時,常常寧、甯不分, 連史書《史記》也不例外。
那么,在實(shí)質(zhì)上,他們究竟是形別姓異的兩個不同姓氏,還是根本就沒有分別的一家人呢?甯姓讀四聲,寧姓讀二聲。要了解這個問題,需要先行熟讀《姓氏考略》所記載的這段文字:“甯,衛(wèi)康叔之后,至成公生季食采于甯,以邑為氏,望出齊郡。又與寧通,漢甯成,《史記》作寧成。”
這個可以有兩種寫法的姓氏,《姓氏考略》上記述得很清楚,是從春秋時代的衛(wèi)國來的。換句話說,他們是發(fā)祥于距今兩三千年前的河北、陜西一帶,是源遠(yuǎn)流長的一個古老家世。他們的始祖康叔,是周武王的同母弟,在當(dāng)時被封為諸侯的周文王眾多子弟之中,表現(xiàn)得出類拔萃,曾經(jīng)于周公誅滅反叛的武庚之后,把殷朝的遺民治理得皆大歡喜。后來,更被其侄周成王舉為司寇,光彩異常。
不過,在不分彼此的寧、甯二氏之中,寧氏還有另外一支組成份子,所以過去才會有學(xué)者主張嚴(yán)格區(qū)分這兩個姓氏,不宜混為一談。寧氏的第二支組成分子,根據(jù)考證,是赫赫大名的秦始皇的本家,也就是上古顓頊帝的嬴姓后裔,這一點(diǎn)《姓纂》和《急就篇》有記載:“寧氏與秦同姓,秦襄公曾孫謚寧公,支庶因以為氏”。應(yīng)該把寧、甯二氏嚴(yán)格地劃分。但是有人認(rèn)為如果進(jìn)一步追溯,則嬴姓的始祖顓頊,是黃帝的曾孫衛(wèi)康叔的父親周文王,也是黃帝的姬姓后裔。姬、嬴二姓既然統(tǒng)統(tǒng)都是源自黃帝,則顯而易見,寧氏盡管有兩個水源,但也都是同父所生,所以寧、甯二氏似乎大可不必在寫法上斤斤計(jì)較,但這其實(shí)是狡辯,因?yàn)橹袊帐隙伎梢宰匪莸缴瞎虐舜笮?姜、姬、姚、嬴、姒、妘、媯、妊),所謂“四海一家”,的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。至于史書所云:“秦襄公的曾孫謚為寧,秦寧公之后改姓寧”,這也純屬誤傳。已有文物銘文證實(shí)(《文物》1978年第11期),秦寧公是秦憲公,將“憲”錯為“寧”,以訛傳訛兩千多年。寧氏的另一支源于蒙古,元代蒙古將領(lǐng)忙哥鐵木爾擁兵南征,因家湖南常德衛(wèi),數(shù)代皆顯宦。元末明初,常德寧氏遷居寧鄉(xiāng)、長沙及湖北孝昌等地。
甯氏,源于分封采邑地名“甯邑”,遺址在今陜西省獲嘉縣境。甯氏遠(yuǎn)祖康叔(姬封),乃周文王之子,為武王同母弟。武王滅商后,將殷墟(王畿)分封予康,國號衛(wèi)(前1042年)。傳至第十世衛(wèi)武公時,封其子季亹(mén)于甯邑(前770年),厥后子孫以邑為氏。甯氏系衛(wèi)國公族,九世為卿,皆為大夫。
自從《漢字簡化方案》實(shí)施以來,甯、寧(繁體字的“寧”由于百度自動簡化,無法正確顯示)、寧三字混為一體,并成一個“寧”字,造成姓氏混亂,延續(xù)至今。
“寧”原是傳承字,讀作zhù,是貯的本字,又“宮門屏之間曰寧”?,F(xiàn)作姓氏的“甯”,本是“寧”的異體字。而“甯氏”,則是春秋初期源于“甯邑”,“甯”只讀nīng(第四聲)。“寗”為“甯”之異體,原繁體也有“寶蓋心冉”的寫法。
滿族的“寧氏”,祖居寧古塔(今黑寧安市),以地為氏。原居寧安的寧氏遷長白山后,被清太祖努爾哈赤收編入旗,分南寧北寧,有“二寧”之稱?,F(xiàn)遼寧鐵嶺、河北承德等地,也有寧古塔氏改姓的“寧氏”。
中國大陸自50年代開始,從《一異表》到《新華字典》等辭書的應(yīng)用,造成甯姓人的本、身份證等諸多證件,絕大部分改寫為“寧”(四川資中部分宗親的身份證上仍保留“甯”字)。且大眾普遍認(rèn)為“甯”是“寧”的異體字,,錯誤地轉(zhuǎn)為“寧”。長期以來,“甯”字反被遺忘,乃至大眾已不識此字。加之,這個古老的甯姓與滿族改姓的寧氏,又都混同為一個“寧”姓,更加是非難辯,其混亂局面積重難返。
甯氏與張王李等大姓不同,甯姓只有一個本源,源自姬姓,得氏于甯邑,故有“天下無二甯”之說。如果繼續(xù)沿用“寧”的錯誤寫法,不僅與滿族寧氏混同,就甯氏族裔本身而言,也會“數(shù)典忘祖”,不識古字甯,不知自家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