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外文學名著閱讀時期。中外文學名著文學價值高,蘊含社會變遷、人生百態(tài),沒有的閱讀量,讀不懂此類作品,因此不要急于進步或求成,否則不但培養(yǎng)不了閱讀興趣,反而讓孩子厭惡讀書,當孩子的閱讀能力增強到一度程度,思想漸趨成熟,他們自然也就喜歡讀名著了,一般從六年級開始讓孩子接觸為好。
國內(nèi)古代的文學名著中小學階段必讀的是《西游記》《水滸傳》,《紅樓夢》和《三國演義》以了解文學常識為主,不要求熟練閱讀,另外古文言文讀物也應該廣泛涉獵一些,小時候如果讀過《弟子規(guī)》《論語》《三字經(jīng)》等啟蒙作品的話,到五六年級要深刻了解它的含義,同時往更深處涉獵,比如《古文觀止》《戰(zhàn)國策》《左傳》等培養(yǎng)古文言文的語感和翻譯理解能力,對中學和高中的古文言文的學習和閱讀理解將大有裨益。
國內(nèi)現(xiàn)當代文學作品多從獲茅盾文學獎的作品中選擇,如路遙的《平凡的世界》還有他的其它作品,都可以讀,《狼圖騰》《朝花夕拾》《城南舊事》等。國外名著選擇情節(jié)較簡單來讀,如《魯濱遜漂流記》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》《母親》《我的童年》《簡愛》等。
值得注意的是,當孩子對此類作品不感興趣時,不要強受,以孩子興趣為主,只要喜歡讀愛讀比不讀要強之百倍,所以小學閱讀能力的增強除了家長和老師的需要精挑細選和引導外,更要注重孩子本身的接受能力,有些小學生到了六年級依然愛看繪本,那就讓他看,選擇情節(jié)比較復雜的繪本系列來看,比如《不一樣的卡梅拉》《迪斯尼系列讀本》等,其思想性和情感性一點也不輸于其它文學作品。相信孩子只要喜歡讀,并積累到的量,就能增強閱讀能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