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做事情太磨蹭,家長們不知道應該怎樣解決?其實,方法還是很多的,比如獎懲制度,做的好又快則給予一些獎勵,反之,采取一些懲罰措施,再比如競賽模式,家長和孩子進行比賽,看誰不能先完成!家長們可以多嘗試,選擇一種適合自己孩子的方法幫助孩子克服磨蹭的壞習慣!伊頓教育小編在這里為大家分享一位家長的做法,供大家進行參考!
連續(xù)幾天了,孩子的作業(yè)八點多還沒做完,而且字寫得龍飛鳳舞,其實老師留的作業(yè)并不多,一個半小時完全沒有問題。到底是怎么回事呢?應該怎么樣才能解決孩子磨蹭的問題?
翻出上個學期的記分表,心里靈機一動。現(xiàn)在許多課外培訓學校用表現(xiàn)換積分,積分換文具或者玩具的形式吸引孩子。我們于是把這種方式引到家里,根據孩子的表現(xiàn)情況,特別針對孩子的薄弱點進行獎勵,同時也對這種形式進行了改進,不但有獎,還要有罰。評定項目的設定是和孩子一起制定的,有“不發(fā)脾氣”、“在學校提前完成作業(yè)”、“家務”、“喝水”、“體育運動”等,孩子一向做得比較好的,分值小,需要特別鼓勵孩子做的,分值大,積到程度可兌換相應金額,或者孩子需要的東西。
這項制度上個學期執(zhí)行得比較好,孩子在程度上得到了鼓勵,感受到了靠勞動或者自身表現(xiàn)掙取零花錢,買自己喜歡的東西的樂趣。
在跟孩子商量之后,這個制度于本周起繼續(xù)實施,同時根據孩子做作業(yè)磨蹭的問題,放松對完成作業(yè)的分值積累要求。孩子每天根據記事本的任務要求,每做一項作業(yè)之前,自己先預計完成的時間,在這個預計時間內完成,即可獎勵一分。這種方式,因為自己制定了時間要求,可以給孩子一種類似考試的緊迫感,也可以讓孩子對完成每項任務做到心中有數(shù)。通過一個星期的實驗,備感有效。
改變孩子磨蹭的另一方法也聽一些家長提過,就是為了增加孩子的睡眠,防止引發(fā)第二天狀態(tài)不好,影響上課效率等問題,要求孩子一到九點就需要放下手中的筆,洗刷睡覺。孩子盡管再磨蹭,由于老師的放心性在那,一般不敢不完成作業(yè),所以,孩子害怕這招。當然,家長用這招需要和老師進行溝通,打好招呼,畢竟,協(xié)助學校,督促孩子完成作業(yè)是家長的職責所在。
上學期期中之后有一段時間孩子處于疲勞逆反期,作業(yè)多次九點半之后完成,有整天甚至快到十點,我當晚與孩子進行談話,告訴孩子第二天如果仍然是九點后還沒完成,就需要停筆收拾書包。孩子第二天立刻增強了作業(yè)效率。